|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1 | 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00 | 150455 |
| 2021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05 | 138347 |
| 2021 | 家政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2 | 104761 |
| 2021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2 | 58362 |
| 20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3 | 56850 |
| 2021 | 电子信息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4 | 55753 |
| 2021 | 经济与贸易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4 | 56050 |
| 2021 | 公共管理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5 | 55033 |
| 2021 | 计算机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8 | 51045 |
| 2021 | 物理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0 | 48908 |
| 2021 | 数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3 | 45294 |
| 2021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3 | 45407 |
| 2021 | 化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4 | 44345 |
| 2021 | 新闻传播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5 | 43883 |
| 2021 | 生物科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5 | 43332 |
| 2021 | 地理科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5 | 43693 |
| 2021 | 法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6 | 42835 |
| 2021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7 | 41442 |
| 2021 | 历史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9 | 39242 |
| 2021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4 | 35067 |
(一)专业特色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以生物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依托,办学条件优良,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子生物学检测平台、细胞生物学检测平台、生理生化检测平台和完善的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着力培养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形成了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知能结构完善,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努力学习和奋发图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多元化、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科研、教学、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信息科学及统计学的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生物信息学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合作性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拥有应对危机及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四)课程设置
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双语)、遗传学、化工原理与工艺、细胞生物学(双语)、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所有核心课程均开设专业实验课程,另外,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综合实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等,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实行全日制本科4学年的基本学制,允许学生3-6年内完成学业。对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155学分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电气工程主要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的学科。本专 业隶属于电气类,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电气工 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科 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 学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本专业学生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问题的基本 能力。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置专业方向,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电力 电子技术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 理科学基础,具有外语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 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领域应涵盖电路、电子、电磁场、信息分析 与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 电力拖动、电力电子与电气检测、电力设备与高电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建议适当涉 及电气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各学校可根据办学特色设置相关课程。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气学科概论(16学时)、电路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电磁场(32 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自 动控制原理(48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电机学(上)(48学时)、电机学(下)(48学 时)、电力电子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基础(64学时)、电力传动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暂态 分析(48学时)、电气检测技术(48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
示例二: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工程电磁场(40学时)、数字逻辑电路( 64 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40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微 机原理与接口技术(72学时)、电机学(上)(32学时)、电机学(下)(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 学时)、发电厂电气工程(48学时)、电力系统分析(64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64学时)。
示例三:电路(9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信号与系统 (48学时)、自动控制理论(56学时)、微机原理与应用(64学时)、电机学(上)(64学时)、电力工 程(上)(64学时)、电力电子技术(48学时)、微机保护基础(48学时)、电力系统自动装置(48学 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48学时)、电力系统故障分析(48学时)、工程电磁场(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电气工艺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气工程专业课程 设计、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学前教育应用人才,学生应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与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和研究工作、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及产业开发工作的人才;达到高等师范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水平,并为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提供合格生源。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相关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及产品研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技能;
(3)熟悉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胜任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承担中等师范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
(5)具备儿童产品研发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3.学制及授予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最低学分不得低于155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4. 主要课程
所学主要课程包括:学前儿童保健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音乐、钢琴、美术等。
5.就业去向
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其一,升学就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各级各类院校及研究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如河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均有本专业毕业生;其二,每年大量优秀毕业生应聘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各类幼儿园做教师,目前已经有许多人成长为优秀的园长从事幼儿园管理工作;其三,本科毕业后从事自主创业,如陈战、李丹等在石家庄创立了起跑线早教机构。
6.专业特色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面临升学与就业两个就业方向,专业教育教学突出以下特点:
(1)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爱教育、爱专业、爱孩子的专业精神,体现师范教育的育人特色。
(2)专业必修课重点打牢基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聘请虞永平、袁爱玲等
专业领域内名家到校讲座。
(3)专业选修课结合学生兴趣,明确升学与就业两个方向,以模块呈现的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选课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19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1分,生物科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2分,英语(师范、非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2分,化学(师范类)理科录取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20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0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6分,特殊教育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9分,学前教育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91分,化学综合

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1分,软件工程(教学互联网开发、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4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5分,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

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6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7分,软件工程(教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

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0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1分,软件工程(教学人工智能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2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2分,生物科学类(

河北师范大学2020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0分,家政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9分,软件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0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1分,电子信息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1分,公

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山东省招生专业:英语(师范类)、生物科学(师范类)、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学前教育(师范类)、人力资源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会计学、地理科学(师范类

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数据计算及应用)、软件工程(教学方向为:智能软件开发、智能设备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和自动化测试开发、物理学类(物理学(师范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不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2021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72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1分,会计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4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84分,学前教育(师范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

河北师范大学2021年山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0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05分,家政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2分,软件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2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